首页
新万博app
重点学科
研究项目
学会与学术组织
主办奖项
学术资讯
学术成果
学术动态
学者风采
学者访谈
学者风范
学者观点
学者介绍
语文天地
审音专题
语文漫谈
词语新汇
语言学系
语言学系介绍
研究生名录
新万博体育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EN

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70年(一)汉语词汇学的创立和发展

作者:杜翔 来源: 时间: 2021-12-15
字号:

 

    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出版。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深受同时代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汉语研究进入了语言学时代。此后半个多世纪,人们对汉语词汇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语法问题的分析表现出来。汉语词汇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建立起来,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第一节 汉语词汇学的创立和发展

  20世纪初,在现代语言理论的影响下,研究汉语的学者引入了词的概念。汉语词的观念的确立,是汉语词汇学建立的前提,也是现代语法学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词典编纂中也有重要影响。

  一、汉语词汇学创立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汉语研究工作。1949年10月10日,在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1954年改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85年又改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成立,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三大任务,这三项任务都与汉语词汇研究有着密切关系。1950年6月,根据当时政务院的指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将“基本词汇与基本语法结构的调查”作为1951年的重点工作。1951年下半年开始,《语文学习》《语文知识》《中国语文》等一批重要的语文刊物陆续创刊并组织了各种学术探讨活动。

  词汇规范化是汉语规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将现代汉语规范工作提到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1955年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在“汉语规范应该包括词汇规范”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语言研究所所长罗常培、副所长吕叔湘所做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主题报告(《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讲了现代汉语规范的任务。在词汇方面列举了方言差别、同义词繁多、抽象意义的词用法不确定等问题。这些工作催生了汉语词汇学的创立。

  20世纪前半叶,特别是五四以后的30年时间,许多学者借鉴国外语言研究的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汉语词汇问题,取得很大成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万博app:语言的社会本质、新万博app: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新万博app:基本词汇及词汇与社会变化密切联系等的学说,成为语言研究的理论指导。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有不少内容论述词汇问题,人们开始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的组成以及开展词汇研究的必要性,为汉语词汇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准备。

  195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了由林焘主讲的“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课。另外,参照苏联语文教育的做法,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实施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也推动了汉语及其词汇研究。

  二、汉语词汇学创立的标志

  汉语词汇学的创立,是以孙常叙《汉语词汇》(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和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语文学习》1955年第4期至1957年第10期连载;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等著作的出版为标志的。《汉语词汇》是孙常叙在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上申报的研究课题。该书从语言、逻辑、心理学多个角度探讨了词的性质,提出“词”“词素”“词根”“派生词”等概念,指出“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认为“词”是“一个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的语言最小单位”,“词素”是“词的结构单位”。该书首次全面细致地描写了汉语的造词法,首次完整地呈现出汉语词汇研究的总体框架,是新中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专著。

  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指出:“词在语言中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语音形式,它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第1页)该书提出“词素”的概念并用它分析词的结构,首次提出词汇是成体系的,认为:“词汇的体系性主要体现在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在构词和语义之间的联系。”(第10页)该书提出的“同义词具有同一的或相近的概念”“在句子当中能够互相替代的词不一定就是同义词”等观点,成为后人研究同义词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还有张世禄《词汇讲话》(《语文知识》1956年第1期至第6期连载)以及为了配合初中《汉语》教材而编写的《汉语知识讲话》丛书(词汇部分)(新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

  三、确定词的方法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语法研究和汉语拼音正词法的推动,词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陆志韦为解决拼音连写问题,在如何确定词的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一书中陆志韦试用过“同形替代法”,其做法是用已知的框架中的某个单音词去替换另外的单音节单位,能够替换的是单音词。在《汉语的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一书中,陆志韦采用在结构的松散处插入某些成分的“扩展法”区分词与词组,归纳出汉语构词法的9种基本结构类型。“同形替代法”和“扩展法”给词的确定以形式化的标准,摆脱了传统上以词义、概念为确定词的尺度的束缚,但也有局限性。陆志韦曾在《对于单音词的一种错误见解》(《中国语文》1955年4月号)一文中自我批评,认为用同形替代法分析出的一部分单音词只是常用的词素;扩展法虽然解决了词和词组区分的典型的一面,但用扩展法得出的有些结果却违背了常识,如认为“驼肉”是词,而“羊肉”是词组。

  1979年,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一书中,在词、短语、句子中提出“词汇词”(不太长,有统一的意义)、“语法词”(不能拆开,不能扩展)、“短语词”(介于词和短语的中间物)等术语,提出从“两头”给词划界,提出区别“词汇的词”和“语法的词”,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词的确定的认识。1982年,刘叔新的《论词的单位的确定——兼谈以词为词目的问题》(《语言研究论丛》第2辑,天津人民出版社)中提出:“确定词的单位,理应首先从词汇的角度入手,观察和分析作为语言一种特定材料单位的词所应有的和可能具有的意义内容和语音形式。”此后,有人还坚持从语法的角度来界定词,但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新的阐述,没有太大影响。

  四、词汇学及相关研讨会

  1993年5月29—31日,由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南开大学中文系及天津市语言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现代汉语词汇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50余人参会,吕叔湘为会议写了贺信,倡议大家好好研究汉语词汇发展史,总结其规律性。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汉语词汇学从此有了自己的专业组织。会后结集出版了《词汇学新研究》(语文出版社)。之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研讨会,最近召开的是2018年第十二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从第三届开始,会议论文集命名为《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固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出版的是2018年出版的汇集第十一届研讨会会议论文的《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九)。

  这次会议之前,非全国性的词汇学研讨会也曾召开过。1987年12月24—26日,汉语词汇学学术交流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1991年6月27日,山东省汉语词汇专题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这些会议为全国性词汇学研讨会的召开准备了条件。

  与词汇学相关的学术会议还有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和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等。前者由中国辞书学会语文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首届会议于1996年召开,2019年10月召开第12届;后者是计算机与语言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会议,自2000年起,每年举办。这些学术活动为词汇学与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提供了阵地。

  五、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词本位教学法把词当作汉语中的基本单位学会用词组句,是对外汉语通行的教学法。有些学者把字或语素作为教学层级,提出语素教学法(赵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语素法”适用性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6年第2期)、“字本位”教学法(王若江:《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3期;杨烁《白乐桑与“法式字本位”教学法》,黑龙江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词·语素·汉字”教学法(施正宇:《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2期)等,也有学者基于汉语词汇的词形结构网络性和词义联想网络性,提出了按照词语的网络系统进行教学的思路(常敬宇:《汉语词汇的网络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针对各种教学本位观,施春宏《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观的理论蕴涵及其现实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3期)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本位的层次性,提出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分层次的综合本位观,并讨论了元语言意识与教学本位之间的关系。张博《提高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效率的两个前提》(《世界汉语教学》2018年第2期)一文提出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应以“时间—效益原则”为基本原则,为实现提高词汇教学效率这一目标,需要基于汉语词汇的主要特征、遵循二语词汇习得规律两个前提,两者共同制约着词汇教学,该文观点对评判各种词汇教学方法的价值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