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_新万博app

图片

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摘要】宋华强:明代南方官话深臻曾梗四摄的分合

作者:宋华强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4-03-26
字号:

1 引言

  中古深臻曾梗四摄阳声韵在今西南官话与江淮官话绝大多数方言点中,皆合为一类,即人们常说的“[-n][-?]相混,前后鼻音不分”。明清时期,这一特征在南方官话中便已存在。但也因如此,当遇到一些前后鼻音有别的明代南方官话韵书时,部分学者便直接认为这种有别并非实际语音体现。但这种处理有失偏颇。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将重点放在明代南方官话之中,看深臻曾梗四摄在各类反映明代南方官话文献中的分合。

 

2 明代南方官话文献中深臻曾梗四摄的分合

  除明初存在“深-臻-曾梗”三类分立的韵书(《洪武正韵》七十六韵本、八十韵本、《韵略易通》兰茂本)外,明中后期材料中,深臻皆合为一类。但深臻摄与曾梗摄是否合并则存在差异:从韵书韵图看,“深臻-曾梗”二类分立主要出现在明后期江淮地区东部(《书文音义便考私编》《西儒耳目资》《坦菴天籁谱》。其中《书文音义便考私编》中辨析各韵读音的小注和书中标注反映实际语音的“俗呼”中,没有涉及深臻摄与曾梗摄是否相混),而“深臻曾梗”合并则出现在明后期湖广、云南和江淮地区西部(《韵略易通》本悟本、《五声谱》《韵通》《四韵定本》《切韵声原》)。从其余文献看,四川、湖广地区官话中,最迟明中期,深臻曾梗四摄已合并为一部;而江淮地区西部(今安徽),直到明后期,方有深臻曾梗四摄合并的记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明人笔记中对四川、湖广等地方言皆有深臻摄与曾梗摄相混的记录,但对江淮地区方言则基本没有。

  整体来说,深臻曾梗四摄合并这一音变最迟在明中期已广泛出现在长江中上游的官话方言之中,但直到明后期,才在长江下游的安徽江淮官话之中发生,而可能直到明亡,深臻摄与曾梗摄在江苏江淮官话中依然有别。

 

3 从曾梗摄合口字读音看深臻曾梗的合并

  今长江流域几乎所有官话方言中,深臻曾梗四摄皆合并。但可通过讨论曾梗摄合口(包括帮系洪音)的读音解决这一问题。

  明后期南方官话中曾梗摄合口有如下特征:

  1)曾梗合口归通,在明后期由北方扩散至南方官话;

  2)曾梗合口在明后期南方官话韵书中出现归深臻和归通两读的现象,并一直延续至今。

  对第1条的说明,曾梗合口归通(以下称“音变一”)由北至南,故对长江流域的官话方言,这一扩散波到达时间不会相差太大。且这一音变占据强势地位,今所有官话方言中,曾梗合口皆存在归通摄的读音。

  对第2条的说明,这类韵书中,深臻曾梗四摄完全合并(以下称“音变二”),即曾梗合口归深臻摄,是因为深臻曾梗四摄本身就并为一韵。

  根据上述特征及说明,可提出3点推论:

  推论1:若音变二时间早于音变一,那么音变一便以文读形式进入。这样,只要文读未将白读完全推平,那么中古曾梗合口便会存在较多归深臻的白读。

  推论2:若音变二时间基本同于音变一,那么两个音变之间会发生竞争。这样,中古曾梗合口亦会存在较多归深臻的读音。

  推论3:若音变二时间晚于音变一,由于音变一已发生,与通合并的曾梗合口便不参与音变二。且音变一占强势地位,使别处方言中可能存在的曾梗合口归深臻很难渗入。这样,中古曾梗合口基本上归通,而极少归深臻。

  我们可观察曾梗合口在今长江流域官话方言中是否存在较多归深臻之字,来反推深臻曾梗合并时间:如较多归深臻,则这些方言符合推论1或2,即音变二早于或同于音变一(明后期);如基本不归深臻,则这些方言符合推论3,即音变二晚于音变一。所选例字以《方言调查字表》为准,剔除简化合并(轰平声揈)和读宕江之字(浜盲矿),共33字。

  长江中上游四川、湖北等地官话中,曾梗合口存在较多归深臻之字:从字数看,曾梗合口在这些点中共有20字与深臻同音,占《字表》收录曾梗合口字的60.6%。从地域看,这类读音不仅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甚至北抵河南南部,南达广西中部,地域极广。这符合推论1或2,即这些地区音变二早于或同于音变一(明后期),与明代文献中,这些地区最迟明中期深臻曾梗已合并的记录吻合。

  长江下游安徽江淮官话中,曾梗合口归深臻之字大致由长江沿岸向北递减:临长江方言点,曾梗合口共有18字存在归深臻一读,占《字表》收录曾梗合口字的54.5%;离长江稍远的方言点,曾梗合口共有11字存在归深臻一读,占《字表》收录曾梗合口字的33.3%。这基本符合推论1或2,即这些地区音变二早于或同于音变一(明后期),与明代文献中,这些地区最迟明后期深臻曾梗已合并的记录吻合。淮河以北,曾梗合口归入深臻者仅1字,占《字表》收录曾梗合口字的3.0%,符合推论3。

  长江下游江苏江淮官话中,曾梗合口归深臻之字整体较少:废黄河以南的洪巢片和泰如片中,曾梗合口有5字归深臻,仅占《字表》收录曾梗合口字的15.2%;废黄河以北和以南但距离不远的方言点,则完全无归深臻者。这符合推论3,即这些地区音变二晚于音变一(明后期),与明代文献中,这些地区直到明后期仍未出现深臻曾梗合并的记录吻合。

 

4 余论

  综合上面两部分的讨论,我们认为:1)深臻曾梗四摄在明代四川、湖广等地的官话方言中合并较早,最迟明中期已有记录;2)四摄在明代江淮地区官话方言中合并较晚,直到明后期方有记录;3)相较江淮地区东部(今江苏)方言,四摄在西部(今安徽)方言中更早合并,甚至直到明末,深臻摄与曾梗摄在江淮地区东部方言中可能依然有别。今长江流域官话方言亦与明代文献反映的现象吻合。

  反映清初南京音的瓦罗《华语官话语法》(1682),在其自创的拼音体系中,[-n]尾记为“ne”,[-]尾记为“ns”。但曾梗摄齐齿呼记为“ne”,开口呼则记为“ens”(能nêns、撑ts’ēns、更kéns)。故我们倾向于认为,直到17世纪后期的南京话中,深臻摄与曾梗摄仅在齐齿呼中合并,开口呼尚有分别,二类字在江淮地区东部官话方言中完成合并的时间很可能不早于18世纪初。

 

参考文献:

  宁忌浮 2009 《汉语韵书史(明代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熊 燕 2019 《官话方言曾梗合口字读音去向的文献考察——从梁宋“肱为公”、三楚“永为允”说起》,《中国语文》第3期。

  熊 燕 2021 《从梗曾摄阳声韵字读音看官话方言南北差异和互动》,《中国语文》第3期。

  [西]弗朗西斯科·瓦罗著 姚小平 马又清译 2003 《华语官话语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美]柯蔚南著 曹嫄 译 2019 《瓦罗与清代早期官话音系》,《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宋华强,男,1987年生,四川成都人,文学博士,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学,长期致力于中古-近代汉语音韵和官话方言音韵研究。在《中国语文》《方言》《汉语史研究集刊》《辞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