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_新万博app

图片

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徐睿渊、但锐等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7-10-17
字号:

  主办单位:全国汉语方言学会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时    间:2017年10月11至12日 

  地    点:江西 南昌 南昌大学

  2017年10月11至12日,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办。会议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由南昌大学胡松柏教授主持。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黄细嘉院长致欢迎辞。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致开幕辞,题为《做好准备,拥抱汉语方言学的又一个学术高峰》。 


刘丹青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

  刘丹青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学科的发展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学术高峰时学术活跃、成果丰硕、理论创新、影响深远,是学科发展的黄金阶段。在汉语方言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两次学术高峰,一是20世纪50年代的方言普查和人才培养,二是20世纪80-90年代在方言学会成立和《方言》杂志创刊的背景下,《中国语言地图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音库》等一批大型工程性成果问世,在此带动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和人才。当前形势下,有利于方言学术的重大因素相继出现,方言学又一次学术高峰的形成条件已经具备:“记住乡愁、留住乡音”成为社会共识,语言资源保护成为国家规划,语言调查和保护得到国家、学界和民间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形成了海量的调查成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国家对学术投入增长,汉语方言研究的首要基础——田野调查得到了新万博体育的财力支持,得以深化细化;随着语音实验手段的普及及其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海量方言数据处理能力极大提升,方言调查研究迎来了技术手段和科学性的升级更新;上古音研究、汉语史研究、类型学视野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地方历史研究、社会语言学、语言地理学、语言刑事侦查学、语言智能技术、词典编纂和汉语教学等学科,都高度依赖汉语方言学的发展,同时也推动汉语方言学术高峰出现,使方言学界整体人才结构更加丰满和合理化,在互联互补中产生强劲的学术推动力。在此形势下,各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和学者个人都应根据自身情况,思考学术大势,做好学术训练、学术拓展和学术规划,为拥抱新的学术高峰做好准备。

  本次会议分大会报告、汉语方言资深专家高端论坛和10组小组发言。大会报告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蓝研究员和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秘书长、暨南大学甘于恩教授主持;资深专家高端论坛由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魏钢强编审和暨南大学伍巍教授主持。一百多位方言研究学者进行了分组报告。现场讨论深入,学术气氛热烈。


分组讨论会场

  闭幕式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陈泽平教授主持。

  湖南师范大学鲍厚星教授向全国汉语方言学会赠送了最新出版的10册《湖南濒危汉语方言研究丛书》,以向全国汉语方言学会近40年来为汉语方言学界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表示感激和敬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振兴研究员致闭幕辞。张振兴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丁声树先生和李荣先生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对学术理想的执着追求,希望年轻学者对传统学术要有敬畏心,要养成朴实无华、严谨细致的学风,多读书,不迷信,并积极走向田野,重视调查实践。

张振兴研究员在闭幕式上致辞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明研究员宣读理事会决定,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调整、新会员吸纳与会员登记等事项作了说明。


沈明秘书长发言

  最后,第二十届年会承办方代表、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赵变亲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山西师范大学及其文学院的发展历史与成就,并向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在山西临汾举行。征稿启事请关注《方言》季刊、今日语言学网站和公众号。 


大会全体人员合影

  参会论文及作者

  1、大会发言(按发言顺序排列)

  曹志耘 论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项梦冰 汉语方言里的寻找义动词

  邢向东 以构式为视角论晋语方言四字格

  庄初升 上古*kw系声母在南方方言的残存及演变

  刘丹青 吴江(同里)方言的条件标记“者”——从吴语条件标记库藏谈起

  胡松柏 弋阳腔传统剧目《江边会友》的音系与弋阳腔舞台音韵的构拟

  陈泽平 给予义动词 “馈”和“乞”及其语法化

  麦 耘 方言研究中的近代音参照系

  2、汉语方言资深专家高端论坛(按发言顺序排列)

  鲍厚星 江永桃川土话止摄字的文白层次及其与相关方言的比较

  刘纶鑫 再说客家话

  刘俐李 论南京方言80年趋普变异

  魏钢强 北京话的轻声、轻音和变调

  詹伯慧 新万博app:《汉语方言学大词典》的编纂出版

  张振兴 方言词汇研究一例:说“屎”字的音读

  张惠英 徐州、郑州等地处所介词“在”的来历

  张安生 甘青河湟方言的判断句

  伍  论广东民歌的方言韵律与音乐的关系

  3、小组讨论(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安拴军 桑宇红 《河北无极方言的合音代词“乜”及相关问题》

  昌雅洁 洛阳方言单字调声学语音实验研究

  车淑娅 卢氏方言无标记的人称代词及领属关系研究

  陈  晖 湘西乡话中的“两”“二”“三1”“三2”

  陈淑梅 鄂东方言行为量范畴研究

  储倩文 南昌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邓  婕 湖南泸溪李家田乡话的连调和轻声

  邸  然 河北保定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

  丁崇明 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方言的泛义动词考察

  付欣晴 赣语泰和方言的一种特殊处置句

  甘于恩 Z变韵的合音类型及其演化机制的语音解释

  高  聪  倪博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东明方言中特殊读音成因分析

  高  峰 晋语志延片的地域分布及语音特点

  顾  黔 百年来南京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

  韩传瑜 山东胶州方言四种“VV着”句式的语法语义特征

  侯  超 苏皖交界地区古泥来母读音的分混与演变

  胡乘玲 永州方言中的规约化反语构式

  胡  伟 河南滑县方言的动词变韵

  黄  婧 湖北巴东方言的给予动词“把”“把给”及其句式

  黄小平 赣语抚广片表小类名词后缀及其层次探析 

  蒋文华 山西灵丘方言同音字汇

  金小栋 汉语方言多功能词“跟”的语义演变

  李晨雨 张明辉 贺州铺门方言中舒声类阳调的声调特征——基于声学和感知实验的研究

  李姣雷 湘西乡话古次浊平声字声调的分化及其原因

  李   河北井陉方言的入声及相关的音韵问题

  李立林 粤语遇合三止开三同韵现象考——从东莞粤语说起

  李露瑶 通泰方言“啊”“叨”的语法功能及来源  

  李  晰 山西省平顺县龙溪镇扬威村话咸山摄的异调分韵

  李相霖 安丘方言表体的合音变调

  李泽琴 浅析方言语音的“软硬”现象

  栗华益 江西都昌多宝余干瑞洪赣语的声母

  林少芳 闽语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以福清话多功能语法词“啊*[a?2]”为例

  刘丹丹 晋语与中原官话在山西临汾的分界线

  刘新中 陈沛  汕头市区话单元音的鼻化和非鼻化——基于声学数据和鼻流计的研究

  刘  宇 从满文本《三国演义》中人名的满汉对音再看“尖团合流”的时间问题

  卢继芳 赣语昌都片方言溪群母今读[h]声母与零声母现象再考察

  罗荣华 赣语上高话“高升调”现象研究

  罗昕如 曾达之 湘语“哒ta0”的多功能用法考察

  罗虞欢 遵义方言的“名+量”结构

  莫  超 “男寡妇”称谓现象刍议

  倪志佳 官话方言咸山摄一等韵演变的阶段性

  覃远雄 汉语方言语音描写的几个问题

  任丽花 郭付英 三声调方言临洮话的语音特点

  任淑宁 稷山方言知庄章组语音研究

  邵燕 从语保工程看方言资源保护与服务

  沈丹萍 河北东北部方言轻声初探

  沈  明 吕梁晋语的阴平上及其相关问题

  盛益民 吴语温州方言的论元性强调代词前缀“丐”及其来源

  施  俊 论婺州片吴语“什么”类疑问代词—兼论义乌话疑问代词的层级系统

  唐正大 将行体与意愿情态的融合 ——以关中方言句末助词“呀”为例

  唐志强 试析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变异

  陶  寰 苍南灵江方言单字调的声学研究

  汪高文 客赣方言平入调值的匹配格局

  汪化云 黄孝方言中的“叫莫”

  汪  莹 南京方言果摄的历史层次及演变

  王  珏 由语气词与非语气词声调的对立看语气词声调的来源

  王平夷 汉语方言里的?/?类韵

  王文胜 浙江遂昌话疑问范畴研究

  王  振 《多续译语》和18世纪中期的四川官话

  温锁林 寿阳方言中的旁指人称代词[niε]的语义深化

  吴艳芬 南昌话声调声学分析

  吴永焕 官话方言古铎药觉韵的今读类型及历时演变

  夏俐 声调是如何影响浊音清化的?

  谢建娘 新万博app:建瓯话的特别词语“豨”

  辛亚宁 关中方言的塞擦音类型

  辛永芬 汉语方言Z变音的类型分布及其历史流变  

  徐睿渊 湖南嘉禾城关土话的音韵系统

  徐  英 罗田方言“尽”字被动句的特征及生成机制

  徐  越 杭州闽语说略

  薛才 汉语方言知系遇摄三等韵的类型

  翟占国 从韵律构词看皖北中原官话的“子尾四字格”

  曾海清 莲花方言“来”“去”的几种特殊用法

  谌剑波 赣语古咸山摄舒声韵今读之比较

  张建 积石山方言的两字组连读调和轻重音

  张  洁 半个多世纪前的休宁方言语音系统 

  张俊之 四川方言中的轻否定结构“不煞”

  张明辉 祁门徽语箬坑话中阴去调共时变体的语音学研究:从喉化、嘎裂到常态高降

  张盛开 平江方言韵书的初步研究

  张  滢 张家口晋语果摄字的读音类型及演变

  张志 湖北罗田方言指示叹词特征探析

  赵变亲 沁水方言内部的语音差异 ——兼谈沁水方言的归属

  赵日新 官话方言的非卷舌儿化韵

  郑  伟 吴徽语元音韵母的移变类型

  4、提交论文但因故缺席(按作者姓名音序排列)

  白   云 语言横向传递与晋方言词汇历史层次的形成

  蔡玄暉 闽南、粤语和客家方言的差比句的历史发展

  陈荣泽 汉语方言送气、不送气声母的非同步演变现象

  陈忠敏 语言演变与层次替换---以江淮官话、吴语为例看汉语方言演变模式

  韩沛玲 晋语五台方言中“些”的多重量级语义功能

  李巧兰 河北方言中功能性变音的一形多能及其成因探讨

  凌  云 江西奉新方言中的副词“通”

  刘   洋 晋方言古咸山摄舒声字口元音化现象分析

  明茂修 贵州西南官话声调的类型特征

  钱奠香 明末清初方言韵书《四字正音》属地及语音特点分析  

  乔全生 论晋语语音研究在汉语语音史中的重要价值

  荣  晶 类型学视角下的昆明话多功能词“挨” 

  桑宇红 河北霸州方言中古精见知照组声母合流现象

  史艳锋 孟津方言的儿化

  田志军 上犹县东山镇本地客家方言连调规律及其轻重格式

  王非凡 接触引发的语音变异考察——以上海市区方言匣母细音字为例

  王临惠 从《明实录》看胶辽官话的形成

  王  琴 皖北中原官话述补结构探讨

  王晓婷 山西隰县方言的“韵类分调”

  王  勇 《越谚》方言词“ ”补释

  吴继章 河北及其他北方方言中的两种特殊用法的“些”

  肖  萍 赣语吴城方言的人称代词

  谢奇勇 湖南新田(鸡公嘴)客家话的连读变调

  熊  燕 论官话方言屋沃烛韵读音

  许彬彬 从文白异读看福建莆田方言的归属  

  严修鸿 软腭辅音趋于硬颚化时的内部不平衡

  叶祖贵 汉语方言中来源于副词的先行义标记

  余跃龙 “伯/叔父、外祖父/母”称谓在山西中西部地区的地理分布

  余智勇 陕西石泉县方言副词“莫”的用法研究

  张  辉 豫西南方言中一些已经或即将消失词语的多角度研究

  张  坚 粤东闽语中“后高转鼻”与“去鼻化”音变现象探究

  支建刚 豫北晋语子变韵的特点  

  支亦丹 温州一带“显”字使用分布  

  钟昆儿 南平官话方言岛的来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