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_新万博app

图片

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2019当代语言学前沿:第三届“走向新描写主义”论坛纪要

作者:钱有用 葛成章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9-12-19
字号:

  2019年11月9—10日,2019当代语言学前沿:第三届“走向新描写主义”论坛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其中60位学者做了报告。


论坛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孙立春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永富教授代表杭州师范大学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研究员致开幕辞。


陈永富副校长致欢迎辞

  胡建华研究员在致辞中重申了新描写主义的内涵,指出新描写主义是一种研究取向、学术思潮和学术价值观。新描写主义重视理论工具的建设,强调跨语言比较,注重微观事实及显性或隐性结构的描写,并最终以微观通宏观。作为一种实证主义研究路向,新描写主义秉持科学理念,讲究论证逻辑,反对贴标签式的分析和简单举例式的证明。新描写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针对当下的学风流弊而对学术研究本身进行反思,将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带入到一个“学术价值取向的自觉时代”,以求“致学术良知”。最后,胡建华研究员强调,中国语言学要想健康发展,则须既立足于本国实际,也要开门做研究,积极吸收外来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新描写主义并不试图以一种模式来改变世界,这一点是在其他研究范式中未曾见到的。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应该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模式一样,呈现“满天星斗式”的状态。


胡建华研究员致开幕辞

  本次论坛设有4场主旨报告,报告人分别是(按发言顺序)天津师范大学语言、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杜世洪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吴义诚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亚洲语言文化系中文部主任张洪明教授。

  李行德教授的报告“体貌助词和句末助词对疑问词‘怎么’的语义制约”(与匡航合作)通过故事描述和问答方式,对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大学生进行了句子理解调查,分别考察了体貌助词“了”、句末助词“了”和“的”对“怎么”解读的制约。报告指出,与句末“了”同现的“怎么”倾向于原因解读,但在特定的情境下,仍然可以得到方式解读,这表明“怎么”与句末“了”之间存在两种辖域关系。“的”字句中的“怎么”不能得到原因解读,其原因在于“的”是标记名词化的结构助词。


李行德教授做主旨报告

  杜世洪教授的报告“从‘王冕死了父亲’看新描写主义的概念分析法”,从新描写主义的高阶描写概念维度出发,探讨了“王冕死了父亲”的概念结构。报告基于对Frege概念函数表达式及新描写主义者Frank Jackson概念分析的整合,通过对汉语“N1+V了+N2”和“N1+Adj了+N2”这两类句子的描写,分析了其概念结构的思想特征。杜教授认为,“王冕死了父亲”在表面语法上看似具有特殊性,但是在概念维度上,反映的是一种跨语言存在的思维普遍性。


杜世洪教授做主旨报告

  吴义诚教授的报告“语法和用法之间的张力”通过考察英汉自然语料,指出所谓的汉语是名词型语言或汉语是动词型语言的论断,主要是对具体语言在日常生活情境里使用情况的归纳,在话语层面基本上是成立的,但在脱离语境的语法层面却有待商榷。相关论断引发的问题,实际上体现了基于规则(rule-based)的语言学研究(如生成语法学)与基于用法(usage-based)的语言学研究(如功能语言学)之间的某种张力。


吴义诚教授做主旨报告

  张洪明教授的报告“何为韵律,韵律何在?”梳理了“韵律”这一术语的词源和应用领域,指出研究韵律首先需要厘清是什么意义上的“韵律”,尤其要分辨语音学“韵律”和音系学“韵律”。张教授利用实证方法探讨了当下韵律语法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四字格进行了案例分析,指出不可混淆语音、音系、词法、句法、节奏、节律等不同性质的内容,并对“韵律词”与“音步”、“节律”与“节奏”、“轻声”与“轻音”、“半逗律”与“三字尾”等基本概念做了清晰的界定和厘清。


张洪明教授做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共有56场分组报告,涵盖句法学、语义学、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语用学、语言类型学、语言获得、历史语言学、方言语音和语法等领域,以及语言哲学、生物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交叉学科;相关研究涉及句法语义接口、论元结构、并列结构、体貌标记、复数标记、量化、语序、递归、习语、焦点、指称性、反身代词、连读变调等前沿、热点议题;强调跨语言比较和类型学视角,所考察的语言不仅包括汉语普通话,西北方言、西南官话、晋语、冀鲁官话等汉语方言,白语、哈萨克语、瓦罕语等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以及上古汉语、近代汉语,而且包括挪威语、芬兰语、德语、乌克兰语、俄语、日语、韩语等诸多语言。这些报告对相关语言事实或现象进行了细颗粒的描写与刻画,并做出了细致的实证分析,同时也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反思。


论坛分会场

  会议闭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叶狂教授主持,李行德教授做总结发言,胡建华研究员致闭幕辞。

  李行德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肯定并赞扬了年轻学者为本次论坛做出的贡献,很多年轻学者的研究具有创新精神,这显示出语言学研究群体的活力。李行德教授总结了本次论坛的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论坛有大量基于描写的报告,体现了新描写主义对描写充分性与解释充分性之间张力的处理,为描写“去污名化”;第二,论坛有很多报告对方法论或宏观语言格局的讨论做了重新定性或澄清,这体现了新描写主义对待学术概念的严谨态度;第三,论坛关注语言共性与语言差异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新描写主义对当代语言学研究核心问题的关注;第四,论坛上报告了不少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这说明新描写主义视野开阔,不囿于单一的研究范式。


李行德教授做总结发言

  在题为“事实与理论”的闭幕致辞中,胡建华研究员首先肯定了本次论坛报告的质量,他寄语青年学者,希望他们能够娴熟地驾驭理论工具,游刃有余地剖析语言事实。胡建华研究员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指出语言学研究要处理好事实与理论之间的张力。马克思特别强调抽象理论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任何事物的研究,如果离开了抽象,不进行理论思维,只凭借日常经验的话,是无法把握并揭示真理的。恩格斯也认为没有理论思维就无法把握事实,洞察事实之间的联系靠的就是思维。忽视理论思维,仅仅抓住事物的外表,并且把外表当作本质,如此一来科学就无用武之地。胡建华研究员强调,对事物本质和现象规律的把握需要经历严格的科学训练,要区分本质的普遍性和统计的普遍性,本质的普遍性不是统计出来的。胡建华研究员还特别指出,新描写主义既强调理论,也警惕理论。一方面,如果不借助理论,所描写出的一些所谓“事实”有可能仅是一种表象;而另一方面,借助特定理论所看到的事实,也仍然有可能是在理论的“有色眼镜”下看到的“事实”,所以理论必须不断升级。总之,语言学研究需要处理好事实和理论的关系,力求“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抓住事物的本质。


胡建华研究员致闭幕辞

  下一届“走向新描写主义”论坛将在湖南大学举办。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伍雅清教授代表会议承办方介绍了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并邀请与会学者和学界同仁明年相聚岳麓山下。


伍雅清教授发言


论坛主会场


论坛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