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_新万博app

图片

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方 梅

作者:《中国语文》编辑部 来源:科研处 时间: 2023-08-02
字号:

  方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语文》杂志副主编。新万博app: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研究领域

  专业研究领域为语法学与篇章语言学,侧重以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取向的基于用法的语法和话语研究和互动语言学研究。

学术兼职

  1. 曾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现任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2019年—今) 。

  2. 国际语言学期刊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汉语语言与话语学报,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编委。

  3. 日本语言学期刊《中国语文法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Grammar,日本朋友书店)编委。

研究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2020年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自然口语对话的互动语言学研究”。

  2014年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汉语语用标记形成机制的多视角研究”。

  2005年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

  2003年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名词短语句法结构的类型学比较”。

  1993年  参加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当代北京口语句式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课题

  2018—2020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课题“汉语口语的跨方言调查与理论分析”。

  2016—2017  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课题“汉语口语的跨方言调查与理论分析”

  2002—今    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句法-语义学”。

  2001—2003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课题“口语对话体的话语标记”。

  2000—2003    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重点课题“现代汉语语法的认知-功能研究”。

  1998—2000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课题“空间关系与汉语句法结构”。

  1995—1997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课题“汉语口语句型的统计与分析”。

开设研究生课程

  篇章语法               新万博app:语言学系

  会话分析               新万博app:语言学系

  汉语语法分析专题       新万博app:语言学系

  功能语法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话语功能语言学专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

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2011年11月 台湾“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工作领域:语法与韵律的界面。

  2007年10月 法国国家科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工作领域:语法的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变。

  2002年7—9月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语言学系。工作领域:汉语语法的现实演变。

  2002年3月 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工作领域:口语语料库建设与话语分析问题。

  1999年 参加美国教育部资助项目“汉语语法结构与功能研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语言学系。工作领域:汉语研究的功能视角。

  1996年9月 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工作领域:语言多样性与语言调查。

  1996年8月 香港浸会大学语言中心。工作领域:普通话教学方案设计。

获 奖

  2023年 专著《浮现语法:基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获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9年 专著《浮现语法:基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获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

  2016年 论文《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获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 论文《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获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12年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汉语动态呈现语法研究”获评优秀成果。

  2004年 论文《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二等奖。

  2000年 专著《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张伯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5年 论文《宾语与动量词语的次序问题》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

学术发表

  专著

  1. A Research on Functional Grammar of Chinese,(By Bojiang Zhang, Mei Fang),London:Routledge,2020.

  2.《汉语篇章语法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3.《浮现语法:基于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

  4.《规约化与立场表达》(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乐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5.《中西学术名篇精读-吕叔湘卷-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朱庆祥),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

  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张伯江),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主编丛书

  1.《汉语语用标记功能浮现的互动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1月。

  2.“汉语话语研究”系列丛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3.“中国语文丛书”《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三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 
  4.“中国语文丛书”《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
  5.“中国语文丛书”《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6年4月。

  论文

  2023
  互动语言学三人谈(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乐耀,第三作者方迪),《澳門語言学刊》第1期。
  汉语自然对话中句法合作共建的多模态协同(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关越),《汉语学习》第3期。
  从互动交际视角看叹词“呦”的话语功能(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张瑞祥),《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从自然口语对话中的交叠型合作共建现象看句法结构的投射(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张耘鸣),《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从自然口语的句法合作共建看汉语话题(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张耘鸣),《汉语学报》第2期。
  跨语言视角下的互动语言学研究——以句法合作共建为例(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胡苏红),《当代语言学》第2期。
  学术期刊的传承与创新,《当代修辞学》第1期。
  2022
  故事讲述中自由直接引语初探(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周焱),《当代修辞学》第6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3期。 
  “的”字补说——北京话中用作他引标记的“的”,《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从话题连续性看三类结构的篇章功能,《中国语言学报》第20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从副词独用现象看位置敏感与意义浮现,《中国语文》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年第5期 。 
  2021
  从引述到负面立场,《当代修辞学》第5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年第1期。

  汉语对话中问句的解读——以反问句和陈述式问句为例,(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谢心阳)《汉语学报》,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1年第8期。

  2020

  汉语对话中的句法合作共建现象初探(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关越),《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汉语重动句——基于篇章功能的语言对比分析,《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第11辑,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9
  汉日自然口语转折关系词对比研究——以“但是”与「けど」为例(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李胡苏红),《高等日语教育》第3期,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从话语功能看所谓“无定NP主语句”,《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当代修辞学》第1期。 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9年第6期。
  2018
  互动语言学与互动视角的汉语研究(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李先银,第三作者谢心阳),《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期。
  北京话“这就”的跨层词汇化及其将行义的浮现,《语言学论丛》58 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说是”的话语功能及相关词汇化问题,《中国语言学报》第十八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
  负面评价表达的规约化,《中国语文》第2期。
  饰句副词及相关篇章问题,《汉语学习》第6期。 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3期。
  叙事语篇的衔接与视角表达——以“单说、但见”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 
  2016
  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以“呀、哪、啦”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单音指示词与双音指示词的功能差异——“这”与“这个”、“那”与“那个”,《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6年第9期。
  汉语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韵律表现(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谢心阳),《互动语言学与汉语研究》(第一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6年4月。
  再说“呢”——从互动角度看语气词的性质与功能,《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八),北京: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与《助读》《读解》(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朱庆祥),《语言研究集刊》第2期。 
  依附小句的关联模式与句法整合,《汉语句式问题探索——汉语句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2015
  北京话儿化词语阴平变调的语法意义,《语言学论丛》5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谈语体特征的句法表现,《当代修辞学》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3年第9期。
  助动词在汉语口语中的虚化,《木村英树还历记念-中国语文法论丛》,日本:白帝社,2013年5月。
  说“还是”——祈愿情态的浮现,台湾《语言暨语言学》专刊系列之五十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Beyond,Vol. 2。台湾“中研院”出版,2013年10月。
  汉语的依附性小句及其语体差异(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朱庆祥),《现代中国语研究》第15期,2013年10月。日本:朝日出版社,2013年10月。
  2012
  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中国语文》第6期。
  吕叔湘:学术研究的楷模(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曹广顺),《中国社会科学报》7月30日。
  The emergence of a definite article in Beijing Mandarin: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ximal demonstrative,Xing Zhiqun (ed.) Trend in Linguistics Studies: Studies and Monographs 236, De Gruyter Mouton,2012.
  2011
  修辞的转类与语法的转类,《当代修辞学》第1期。
  北京话的两种行为指称形式,《方言》第4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2年第2期。
  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及其结构来源(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朱庆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10
  北京话里新生的语法手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多重强势焦点共现居中焦点强度的语音感知差异(第二作者,第一作者莫静清、第三作者杨玉芳),《汉语学习》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7期。
  Describing Morphosyntax(如何描述形态句法)-导读,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9
  北京话人称代词的虚化,吴福祥、崔希亮主编《语法化语与语法研究》(四),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中国语文》第4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8年第10期。
  动态呈现语法理论与汉语“用法”研究,《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北京话儿化的形态句法功能,《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7年第9期。
  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修辞学习》第6期。
  2006
  北京话里“说”的语法化——从言说动词到从句标记,《中国方言学报》第1期,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2期。
  认证义谓宾动词的虚化——从谓宾动词到语用标记,《中国语文》第6期。
  疑问标记“是不是”的虚化,沈家煊、吴福祥、马贝加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北京:商务印书馆。
  功能语言学的动态视角——口语研究的描写和解释,《语言学名家讲座》,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
  语体差异对使用频率的影响——汉语对话语体关系从句的统计分析 (合著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宋贞花),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 新加坡。
  从章法到句法——汉语口语后置关系从句研究,《庆祝<中国语文>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口语语法研究的现状与前瞻,《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从空间范畴到时间范畴——说北京话中的“动词-里”,吴福祥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中国语文》第4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2期。
  汉语的话语分析,《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语言学》(林焘主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中国语文》第5期。
  从功能角度看汉语的不完全体,《语法研究和探索》(九),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北京话他称代词的语义分析,邵敬敏主编《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吕叔湘学术思想研究(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江蓝生),《人民日报-学术动态》,1998年7月18日。
  1995
  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中国语文》第4期。
  北京话指代词三题(合著第一作者,第一作者者张伯江),《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北京口语易位现象的话语分析(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张伯江),《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

  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第2期。
  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张伯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94年第5期。
  1993
  宾语和动量词语的次序问题,《中国语文》第1期。
  谈北京口语语法的研究——纪念朱德熙先生逝世一周年(合著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张伯江),武汉:《语言学通讯》3-4期。
  1991
  具有提示作用的“是”字句,《中国语文》第5期。
  1985
  新万博app:复句中分句主语省略的问题,《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又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198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