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_新万博app

图片

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杨耐思

作者:历史语言学研究二室 来源:语言所 时间: 2023-09-08
字号:

  杨耐思(1927—2019),笔名杨道经,湖南省临湘县人,生于1927年10月20日,1951年考入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学习,1954年随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55年毕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以后该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部首届副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为汉语音韵史,指导老师为罗常培先生、陆志韦先生。1960年毕业,留在语言研究所工作,先后在汉语史组(室),《中国语文》编辑部、近代汉语研究室从事编辑和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顾问等职,1986年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耐思先生淡泊名利,豁达开朗,奖掖后学,不遗余力,深受学界推崇。

  杨耐思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两个方面,一是近代汉语音韵与《中原音韵》音系研究,一个八思巴字与汉语音系研究,都出版了专著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另外在文字改革、语言应用、湘方言、普通话语音规范冯问题等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工作。

  在《中原音韵》研究方面,杨先生著有《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早在研究生学习时期杨先生就开始关注《中原音韵》,1957年写成《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一文,并在陆志伟先生的指导下对新发现的明刊本即讷庵本《中原音韵》进行校勘,写成校勘记,最终在中华书局出版。《中原音韵音系》依据新发现的明刊本,参照汉语的八思巴字译音和其他相关材料,对《中原音韵》音系进行了系统的考证和分析,归纳了音系,构拟了音值,并首次列出了声韵调总表。该书对《中原音韵》的音系基础和入声的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其音系基础是当时北方广大地域通行的应用于广大交际场合的一种共通语音,认为《中原音韵》的入声是一种失去塞而不裂的韵尾,不是短调,只保持独立的调位而在戏曲语言里可以变读为平上去。

  八思巴字是元朝创制的拼音文字,最初命名为蒙古新字,后来该称蒙古字,用于拼写各民族的语言,包括蒙古语、汉语、藏语、梵语、维吾尔语等。八思巴字汉语材料以及用作拼写规范的韵书《蒙古字韵》,是探讨十三、四世纪汉语语音的宝贵材料。杨先生从研究生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八思巴字,校读《蒙古字韵》,撰写了《八思巴字对音——读龙果夫〈八思巴字与古官话〉后》(1959)和《元代巴斯巴文的汉语拼音》(1963)。杨先生还与蒙古语语言学家照那斯图先生合作,从事八思巴字文献的搜集、整理与解读,在八思巴字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列成果,如两人合著的论文《八思巴字研究概述》(1980)、《八思巴字研究》(1984),并合作出版了《蒙古字韵校本》(1987)一书。这些研究使得几乎成为绝学的八思巴字研究重放异彩。

  杨先生发表了数十篇音韵学研究论文,比较重要的论文收在其论文集《近代汉语音论》(商务印书馆1997)、《近代汉语音论(增补本)》商务印书馆1992),重要论文如:

  《八思巴字汉语声类考》,《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天津古出版社籍,1993

  《八思巴字汉语音系拟测》,《汉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

  《〈中原音韵〉两韵并收字读音考》,《王力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

  《〈韵会〉、〈七音〉与〈蒙古字韵〉》,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89。

  《元代汉语的浊声母》,《中国语言学报》第三期,商务印书馆1988。

  《近代汉语'京经'等韵类分合考》,《音韵学研究》第2辑,1986。

  《汉语影幺鱼喻的八思巴字译音》,《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近代汉语-m的转化》,《语言学论丛》第7辑,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