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_新万博app

图片

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何乐士

作者:王志平 来源:语言所 时间: 2017-05-04
字号:


何乐士先生(左)和王显先生(右)

  何乐士(1930——2007),原名王岭梅,河南郏县人。1948年9月在河南临汝中原军区军政大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做宣传文化工作。后改名何乐士,寓意何等快乐的战士。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后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古代汉语研究室副主任等职。1990年离休。

  何乐士毕生从事古代汉语语法研究,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贡献卓著,著述等身,在海内外汉语学界享有盛誉。曾先后应邀至数十所大学讲学或访问。1989——1991年,何乐士应邀赴意大利拿坡里东方大学教授古代汉语。1991——1994年应聘于瑞士苏黎世大学东亚研究所任研究员、教授,专门从事《左传》语法研究。在瑞士期间,何乐士于1994年2月与苏黎世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高思曼教授共同发起并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在国外学术交流期间,何乐士凭借自己的治学和为人赢得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尊重与赞誉。何乐士70周岁时,意大利CINA学刊第28期专门出版了一期专辑,以表彰其学术成就和对促进意大利汉学研究作出的贡献。

  何乐士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书与断代语法研究

  1961年,语言研究所汉语史研究组(即后来的古代汉语研究室)在组长陆志韦领导下,计划从《左传》入手,开始古代汉语语法断代研究。《〈左传〉虚词研究》、《〈左传〉范围副词》、《〈左传〉语法研究》就是何乐士先后在《左传》语法研究领域的3部重要著作。

  《〈左传〉虚词研究》共收论文23篇(修订本为24篇),对《左传》虚词逐一进行了深入研究。杨伯峻称赞该书对虚词用法作了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描写和论证,总结了其语法特点和客观规律;努力把虚词研究和句式分析结合起来,重视虚词在单句、复句、语段中的运用;重视比较和统计的方法的方法,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各自不同的特点。

  《〈左传〉范围副词》共收论文22篇。运用现代归纳法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左传》范围副词逐一进行微观的定量分析,对其作用、意义与语法特点进行归纳与概括,并从词类划分的理论原则上进行了学术探讨。该书被王宁誉为“功在于备(完备),力存于悉(俱悉)”(《古汉语研究》1994年2期)。

  《〈左传〉语法研究》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左传》词类研究”统计出实词8类: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时间词,方位词;虚词7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助动词,语气词,叹词。实词、虚词在  《左传》中已有相当完整的系统。下编“《左传》单复句研究”由《左传》单句的结构与分析,《左传》的几种常见句式,《左传》的特殊词序,《左传》的省略,《左传》的复句和语段等5部分组成,并有2篇附录。该书是《左传》语法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史记〉语法特点研究》一书收文4篇,尤以《〈史记〉语法特点研究》16万字长文为代表。《〈史记〉语法特点研究》一文曾被许国璋誉为“中国计量语言学的尝试”(《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1期)。当时电脑尚未普及,何乐士为做卡片和人工统计,付出了辛勤劳动,其中甘苦冷暖自知。

  由于长期从事专书语法研究,何乐士对于专书语法研究有独到心得。《谈谈专书语法研究的几点体会》、《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文反映了她对专书语法研究的系统看法,尤其对如何进行静态描写和数量统计作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此外,何乐士对于断代语法研究也有贡献。她曾与程湘清等合作编写了一套“汉语史断代研究丛书”。其中何乐士撰写了若干篇历史比较语法方面的长文,已收入《汉语语法史断代专书比较研究》一书中。

  二、汉语语法体系与专题语法研究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是何乐士与杨伯峻合著的,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概述,对古汉语的特点、词法、句法作了简要论述。中编为词类,尽量吸收众多学者对词类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将可列举的词类的成员全部列举。下编为句法,对谓语的各种结构及复句的构造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同时还扼要分析了语段。全书努力尝试建立一个具有较强系统性并有一定理论水平、比较符合汉语实际的古代汉语语法体系。该书被程湘清誉为“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古汉语语法巨著”(《古汉语研究》1993年2期)。

  何乐士在古代汉语虚词研究方面造诣精深,不少论文有突出贡献。《先秦“动·之·名”双宾式中的“之”是否等于“其”?》认为,先秦[动·之·名]双宾式中的“之”不能等于“其”,“之”表宾格,“其”表领格,分工明确;[动·之·名]和[动·其·名]是两种不同的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左传〉的“于”和“於”》指出,“于”“於”发展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并提出两者在用法上的重要区别:“於”在谓语动词前的用法不仅数量比“于”多,而且远为灵活多样;“於”有明显的口语特色;它们在《左传》中对某些动词还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论“谓之”句和“之谓”句》调查研究并统计了先秦10部古籍的有关句式,提出这两种句式的主要区别是:“谓之”句常用以表示社会上共同的或约定俗成的称谓或看法;“之谓”句常用以强调说话者个人的主观见解。

  《〈左传〉否定副词“不”“弗”的比较》从语法功能、表义功能、表强调功能三方面对“不”、“弗”加以比较,得出结论:丁声树先生在《弗、不比较》一文中所说新万博app:“弗”和“不”的几点区别基本上是正确的;丁先生[弗=不+之]的公式因为例外太多,不能成立。

  何乐士经过长时间研究,认识到《左传》前八公与后四公之间在语言上有明显差异。《论〈左传〉前八公与后四公的语法差异》、《再论〈左传〉前八公与后四公的语法差异》这两篇文章从句式、词组、虚词运用、词汇变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前八公与后四公之间确实存在着语法、词汇上的差异,进而提出《左传》的作者、时代、地区等一系列发人深思的问题,是《左传》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三、古代汉语虚词工具书编纂

  为了帮助广大古文爱好者顺利阅读文言文,何乐士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的同仁集体编纂了若干部古代汉语虚词的工具书,如《文言虚词浅释》、《古代汉语虚词通释》等,为古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了应有贡献。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一书在《文言虚词浅释》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修改,共收单音虚词549个(含异体字和通用字则为639个),复音虚词和固定词组860条,是当时国内收词最多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工具书,荣获北京出版社1985年优秀图书奖。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是何乐士独著的一部以大、中学生为主要对象的虚词词典,共收单音虚词382个,固定格式、惯用词组和复音虚词1100条。该书充分考虑了虚词发展的系统性,解说深入浅出,细化量化,许威汉誉之为“继杨树达《词诠》后又一力作”(《何乐士纪念文集》第185页,语文出版社,2009年)。

  何乐士论著目录

  [专著]
  文言虚词浅释(合著)    北京出版社,1979。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合著)    北京出版社,1985。
  《左传》虚词研究    商务印书馆,1989;2004(修订本)。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合著)    语文出版社,1992;2001(修订本)。
  《左传》范围副词    岳麓书社,1994。
  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2000。
  《史记》语法特点研究    商务印书馆,2005。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语文出版社,2006。
  汉语语法史断代专书比较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碎金集拾——何乐士古汉语著译文稿    商务印书馆,2010。
  《左传》语法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论文]
  先秦“动·之·名”双宾式中的“之”是否等于“其”?    《中国语文》第4期,1980。
  论“谓之”句和“之谓”句    《古汉语研究论文集》(一),北京出版社,1982。
  《左传》的单句和复句初探    《先秦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从《左传》和《史记》的比较看《史记》的动补式    《东岳论丛》第4期,1984。
  《左传》的人称代词    《古汉语研究论文集》(二),北京出版社,1984。
  《左传》的语气副词“其”    《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
  《史记》语法特点研究——从《左传》与《史记》的比较看《史记》语法的若干特点    《两汉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左传》、《史记》介宾短语位置的比较    《语言研究》第1期,1985。
  谈《左传》的“贰于X”句式    《字词天地》第7期,1985。
  说“稍”和“稍稍”    《语文知识》创刊号,1985。
  《左传》的语气词“也”    《语言学论丛》第16辑,1986。
  《左传》的“于”和“於”    《古汉语研究论文集》(三),北京出版社,1987。
  《左传》的介词“以”    《古汉语研究论文集》(三),北京出版社,1987。
  《左传》的“何”    《古汉语论集》第2辑,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左传》的“然”    《语文月刊》第9期,1988。
  《左传》的“若”    《语文月刊》第10期,1988。
  《左传》的“如”    《语文月刊》第11、12期,1988。
  从《史记》和《世说新语》的比较看《世说新语》的语法特点    《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论《左传》前八公与后四公的语法差异    《古汉语研究》创刊号,1988。
  《左传》的“政以治民”和“以政治民”句式    《中国语言学报》第3期,商务印书馆,1988。
  《左传》的数量词    《庆祝王力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周年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89。
  敦煌变文与《世说新语》若干语法特点的比较    《隋唐五代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元杂剧语法特点研究——从《关汉卿戏曲集》与《敦煌变文集》的比较看元杂剧的若干语法特点    《宋元明清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左传》否定副词“不”、“弗”的比较    《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
  《左传》的副词“咸”和“咸黜不端”    《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
  《左传》的“之”    《古汉语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1996。
  《左传》的“焉”    《古汉语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1996。
  《左传》、《史记》名词作状语的比较    《湖北大学学报》第4期,1997。
  谈谈专书语法研究的几点体会    《镇江师专学报》第l期,1999。
  《左传》的“而”    《汉语方言共时与历时语法研究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再论《左传》前八公与后四公的语法差异    《第一届国际〈左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大学中文系主编,1999。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世说新语》与《史记》名词作状语的比较,    《湖北大学学报》第6期,2000。
  从《左传》“非”、“不”几种句式的比较看“非”、“不”用法上的差异    《许威汉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湖北大学学报》第6期,2001。
  从《左传》看《说文解字》    《说文学研究》第1集,崇文书局,2004。

  [译著]
  英语结构:英语句子构造导论([美国]弗里斯)(合译)    商务印书馆,1964。
  《古汉语虚词词典》绪论([加拿大]杜百胜)    《语言学译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马王堆汉墓《老子》手抄本和《秦律》残卷中的“弗”([德国]何莫邪)    《古汉语研究》第4期,1992。
  否定词“弗”的句法([瑞士]高思曼)    《古汉语研究》第4期,1994。
  古汉语体态的各方面([加拿大]蒲立本)    《古汉语研究》第2期,1995。
  汉语的语法和词汇:一种动态的探讨([俄罗斯]佐革拉夫)    《古汉语语法论集》,语文出版社,1998。
  上古汉语“哭”“泣”辨([德国]何莫邪)    《古汉语语法论集》,语文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