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_新万博app

图片

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社会语言学研究综述(二)

作者:王春辉 等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4-04-24
字号:

 

二、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近二十年来,语言生活监测已经成为中国语言生活研究的“传统”,形成了语言生活皮书方阵,向社会介绍语言生活年度状况。语言生活研究以立体呈现、真实描写社会语言生活实态为目的,对于社会语言调查内容、对象以及社会因素的理解日趋多元。2021年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推进语言生活调查理论方法,了解不同群体、不同领域、不同国家或区域的语言生活状况,探究不同类型语言景观的特点与变迁。

  (一)调查理论方法研究

  本年度部分学者在语言生活调查框架基础上,深入具体的语言生活领域,探寻领域语言生活调查方法。王远新《传媒领域语言生活调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 指出传媒领域语言生活调查要以媒体级别和类型、传播形式和内容、传播主体和受众为切入点,应综合运用田野文献、实地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传媒政策法规、传播形式与内容、受众的媒体接触和评价、媒体发展及影响因素等,对调查结果进行共时和历时对比分析以及宏观、中观和微观或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归因分析。夏萍、王一方、于文林等《基于患者感知视角的中医医疗语言调查》(《中国社会医学杂志》第1期)在调查医疗领域语言状况时,结合使用方便抽样、目的抽样与半开放式问卷调查,在数据分析上采用主题分析等质性分析方法并比对人口学特征和语言类型。

  在调查方法的具体运用上,王远新《访谈法在语言田野调查实践中的运用》(《民族教育研究》第6期》)讨论了集体和个体访谈、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的方法及特点,指出田野调查中应注意学术态度、访谈能力和访谈技巧,并给出了访谈提纲制定、访谈材料整理验证方面的具体建议。

  (二)群体语言生活调查

  本年度,中国社会语言学界持续关注群体语言生活,在以上群体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化、细化,聚焦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群体新类型。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引起社会语言学界的重视,城市“新移民”语言生活与语言身份认同成为城市语言生活调查的新重点。2021年,《语言战略研究》设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研究专栏,发表3篇城市语言生活调查的文章,除了外来务工人员之外,还谈及了智力型新移民、老年流动人口等流动人口新类型,与“城市融入”相结合,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情感、规范等维度论证群体语言表征与城市融入程度之间的关系。类似研究还包括于蓉、张斌华、农时敏《在莞壮族外来人口语言能力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语言战略》第2期);杨金龙、王振欣、陈新仁《城市新移民的方言能力、方言态度与社会融入——以重庆为例》(《中国语言战略》第2期)等。

  本年度城市语言生活调查研究中也不乏城市原住居民的相关研究,侧重呈现城市家庭的语言选择、语言态度、语言能力以及相关语言规划等语言生活现状,尤其关注儿童、青少年及其父母的语言情况,例如王玲、许肖倩《家庭结构变化与城市90后方言能力的发展》(《中国语言战略》第2期),朱晔、焦卓菁的《推普环境下的上海方言家庭代际传承个案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2期)等。

  (三)世界语言生活研究

  《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介绍了本年度新万博app:世界各国语言政策、语言生活动态、应急语言服务、语言传播机构的最新调查研究结果。《语言战略研究》2021年第5期设立“世界语言生活专栏”,所刊文章探讨了国家语言能力指数体系的完善与研究实践、政民交流的国际评议语言运动、去殖民化理论视角下的新西兰语言生活、阿拉伯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成效和问题以及以色列外来移民的希伯来语教育实践。赵蓉晖、王辉、王宇波等国内外学者在“‘世界语言生活’多人谈”中论述了当代世界语言生活的五大主题、非洲语言多样性给新冠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澳大利亚多语环境下的危机沟通、语言生态及其规划研究动态、来华留学生的语言生活研究、边境口岸应急语言服务建设等问题。

  本年度出版的新万博app:世界语言生活的专著、文集还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发布的《世界语言小史系列丛书》,王克非编写的《世界语言生活动态(2017—2019)》(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月),黄文前、孙晓迪、程雨凡译介的于尔根·雷昂哈特(Jürgen Leonhardt)的《拉丁语的故事:一种世界语言的历史》(山西人民出版社,4月),吴哲、朱瑞爽编写的论文集《“一带一路”视域下斯拉夫国家语言文化及发展战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6月)等。

  (四)领域语言生活研究

  领域语言生活是中观层面语言生活的主要体现。本年度领域语言生活研究集中见于《语言战略研究》前三期的“语言跨界谈”,探讨了书画艺术家、配音艺术家、电影艺术家眼中的语言和语言生活。郑欣淼《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中国诗歌语言刍议》(《语言战略研究》第1期)探讨了中国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张晓凌《笔墨:中国画语言之美》(《语言战略研究》第1期)和薛晓源《线条:中国绘画的元语言》(《语言战略研究》第1期)分别论述了中国画语言之美和中国绘画的元语言,张筠英《演播与配音》(《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讨论了演播与配音中的语言艺术,王磊《配音演员的“存储”和“运用”——谈配音创作的“自在”状态》(《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分析了配音创作的“自在”状态,曲敬国《让配音秀“玩儿”得更精彩》(《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关注并评论了网络上配音爱好者的语言实践,李立宏《有声语言艺术用“情”联结世界》(《语言战略研究》第2期)探究了有声语言艺术的界定及其情感的传递功能。卢奇《语言真实再现对角色塑造的重要性》(《语言战略研究》第3期)、刘之冰《语言的精准塑造是艺术形象精准呈现的先导》(《语言战略研究》第3期)讨论了语言对角色塑造的作用以及语言精准性对艺术形象呈现的影响,郭凯敏《浅谈影视作品中的几个语言问题》(《语言战略研究》第3期)简述了影视作品中的语言问题,臧金生《用“三位一体”创造自己的朗诵风格》(《语言战略研究》第3期)论述了朗诵风格应如何创造。

  (五)语言景观调查

  本年度语言景观研究综述显示,语言景观调查正从语族活力探究向揭示社会变迁转变,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日益多元,呈现跨学科发展态势,出现了多模态、移动性、多语性的语言景观研究,以及与话语分析、翻译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等相结合的跨领域研究。本年度语言景观调查在以下两方面有明显推进。

  第一,出现了历时研究的倾向。董洪杰、周敏莉、包安静、刘紫晗《路名变迁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以西安为例》(《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第2期)调查了西安市70多年的路名变化,归纳路名历史变迁的规律和类型,论证城市发展与路名之间的互动关系。张霭恒、孙九霞《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阳朔西街语言景观变迁研究》(《旅游学刊》第1期)通过观察、访谈、拍摄搜集等田野方法调查了广西阳朔县街道的语言景观变迁情况。类似研究还有林琳、王馨儿、曾娟的《基于GIS的新会地名文化景观分布、演进及影响因素》[《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期 ] 。

  第二,多维度分析国内外多语景观。利格吉《“一带一路”倡议下西藏边境口岸语言景观调查——以普兰口岸为例》(《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调查了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口岸语言景观中尼、藏、汉、英的多语使用特征、问题和不同群体的语言态度。包联群《新冠疫情初期的日本语言景观》(《中国语言战略》第1期)调查了新冠疫情初期日本应急语言景观中的多语使用,探讨并总结日本的应急多语服务意识及其实践经验。类似研究还包括索朗旺姆、强巴央金、毛红《“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自治区语言景观规范化建设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黄小丽、潘晓琦、葛铭禹《语言产业视角下食品行业中的日语语言景观——以中国本土食品包装上的日语语言景观为例》(《语言产业研究》第1期),刘丽芬、刘秀娟、黄忠廉《语言景观格局研察——以三亚为例》(《中国外语》第6期),王晓军、朱豫的《旅游景区的语言景观与语言服务研究——以天津五大道景区为例》(《语言服务研究》第1辑)等。2021年还有部分学者结合城市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网络发展讨论了城乡语言景观、“非典型语言景观”问题,特别是城乡语言景观的语言使用特征、区域分布、群体语言态度以及语言景观在城乡建设上发挥的功能,如李宇明《城市语言规划问题》[《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程江霞《乡村振兴视阈下青岛乡村语言景观实探》[《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孙慧莉、赵智慧、卢凤杰、陈灿《突发事件中“新华网”和《中国日报》虚拟语言景观比较研究》(《汉字文化》第7期)等。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景观虽然是新兴的研究领域,但其相关研究却早已有之,特别是地名研究,本年度有一批地名方志以及地名调查研究的专著、汇编、文章问世,如《安陆市地名志》编纂委员会、安陆市民政局编的《安陆市地名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2月),盛爱萍《温州地名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1月),彭雪开、王殿彬 《北京古今地名源流考》(中国社会出版社,8月),辜夕娟《云南旅游景观地名语言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6月),王彬《地名里的广东:文化景观的区域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月),张振兴《地名用字及相关问题》(《方言》第2期)等,都可以为地名景观调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历时分析资料。

  (六)其他研究

  除上述研究之外,本年度还有数字时代语言应用研究以及语言规范研究,代表成果有施春宏的《语言规范理论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俞理明的《汉语缩略规范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姜晓的《影视剧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沈红伟、姜海霞的《数字化时代的山东外语生活》(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年11月),吴苌弘的《数字人文发展中的法律术语英译规范与策略》(《外语电化教学》第6期)等。

  语言生活研究的生活服务、国家服务意识更强,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且不再局限于国内调查,创新力度、论证深度和调查广度不断拓展。更值得高兴的是,新一轮的大规模语言国情调查研究已经启动,期望能够更新调查方法理论、明确语言国情现状,为社会语言生活调查研究提供新的范式。

 

本篇作者:王春辉 董洪杰 张振达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购书二维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

购买《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