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_新万博app

图片

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欢迎您访问语言研究所!

新万博app:“凹”“荨麻”“衣锦还乡”

作者:杜翔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17-06-16
字号:

  “凹”为什么保留了wā的读音?

  “凹”有āo、wā两读,两个音有引申关系,凹(āo)地容易积水,形成水坑(凹,wā),人们一般把这个读wā的“凹”字写成“洼”字,在地名中常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凹”统读āo,这就意味着凡用“凹”wā做地名的就得改用“洼”wā字。考虑到很多方言地名中仍保留了“凹”(wā)的写法,《现代汉语词典》仍保留“凹”的这一音项,跟同为方言地名用字的“窊”(wā)做了一致处理,如第7版为:

  凹wā〈方〉同“洼”(用于地名):茹~(在河南)|万家~(在云南)|碾子~(在陕西)。

  窊wā〈方〉同“洼”(用于地名):南~子|赤泥~(都在山西)。

  顺便说一下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读音。贾平凹在自传中说:“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陕西方言习惯把孩子叫娃,  贾平凹的“凹”谐音“娃”而来,而取低洼的语义,因此,贾平凹的“凹”也应读wā。

 

  “荨麻”读qiánmá,“荨麻疹”为什么却读xúnmázhěn?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病,症状是局部皮肤突然红肿、发痒;荨麻是茎叶有细毛的一种植物,人接触它们皮肤会起刺痛,荨麻疹的症状跟皮肤接触到荨麻所起的红斑类似而得名。荨麻读qiánmá,荨麻疹也应该读qiánmázhěn。由于很多人不熟悉荨麻这种植物,在读荨麻疹这种病名时读半边就读成了xúnmázhěn。1985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承认了这种读音歧异,把“荨”定为两个音:(一)qián(文)~麻(二)xún(语)~麻疹。即“荨麻”是植物名,读qián音;“荨麻疹”是现代皮肤病名,读xún音。这种做法客观上将问题复杂化了,引起了争议。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稿已把qián、xún两个音统读为xún,“荨麻”与“荨麻疹”中“荨”的读音得以统一。

 

  “衣锦还乡”中的“衣”读yī还是yì?

  《咬文嚼字》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浮舟《“衣(yī)锦还乡”乎》,2002年第10期),讨论“衣锦还乡”的“衣”的读音。文章说,《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收有“衣(yī)锦还乡”,其中“衣锦”释为“穿了锦绣的衣服”,而“衣”做动词时应读yì,两者读音不一致。《中华成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衣锦还乡”的“衣”注音为yì,在释义后还特别提醒读者:“衣”不读yī,不可解释成“衣服”。另外,《中国成语大辞典》和《汉语大词典》也均作“衣(yì)锦还乡”。文章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衣(yī)锦还乡”中“衣”字读音的处理不妥当。

  其实,《现代汉语词典》除了上述“衣”(yì)以外,还收了个别文言变调读音,如“食”(sì)、“雨”(yù)等:

  衣yì〈书〉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布衣|解衣~我。

  雨yù〈书〉下(雨、雪等):~雪。

  食sì〈书〉拿东西给人吃。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由“衣”组成的成语“衣锦还乡”,由“雨”组成的成语“密云不雨”,由“食”组成的成语“箪食壶浆”,《现代汉语词典》第1—4版处理为:

  【衣锦还乡】yī jǐn huán xiāng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

  【密云不雨】mì yún bù yǔ满天浓云而不下雨,比喻事情正在酝酿,尚未发作。

  【箪食壶浆】dān sì hú jiāng 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按照理据,“衣锦还乡”中的“衣”应该读yì,“密云不雨”的“雨”应该读yù。但是人们按照通行读音,已分别读为yī和yǔ。这是理据性原则和习用性原则相矛盾的地方。现代汉语用现代汉语的语音来读,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语音规范原则。在现代汉语层面我们倡导只读现代语音,不读古音。与此相类似的情况,有人把“阿房宫”读成ēpánggōng,为了押韵把“远上寒上石径斜”的“斜”读成xiá,我们认为都是不必要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做了如下处理:

  【衣锦还乡】yījǐn-huánxiāng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衣:旧读yì,穿衣)。也说衣锦荣归。

  【密云不雨】mìyún-bùyǔ满天浓云而不下雨,比喻事情正在酝酿,尚未发作(雨:旧读yù,下雨)。

  【箪食壶浆】dānshí-hújiāng 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食:旧读sì)。

  这三个成语都用现代通行读音注音,并用括注交代传统读音。这样处理既尊重了语言实际,也照顾到一些坚持传统读音的读者专家的诉求。